“实践法学的基本问题”系列讲座第三讲“公共财产在当代的法权生成机理——结合相关资产负债表的研究”

发布者:廖元杰发布时间:2022-11-27浏览次数:173

为持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学思践悟二十大,20221126日上午9:30,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处、必赢线路检测3003、人权研究院共同组织了一场由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童之伟主讲的线上学术讲座,暨广东财经大学“实践法学的基本问题”系列讲座第三讲“公共财产在当代的法权生成机理——结合相关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本次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孙平老师主持,邀请广州大学刘志强教授与谈;有二百余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此次讲座中,童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

首先,童教授介绍了单纯型国家与复合型国家的区别,两概念主要指基于政治与经济的不同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政治社会。而对其进行区分之意义在于,不同类型之国家对“公产→权力”结构中的占比是各不相同的,要研究公共财产在当代的法权生成机理,就必须了解已有的政治社会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共财产在法权结构中所占之比。

其次,童教授结合资产负债表,在法律角度对当代国家广义政府表中的结构性要素做出解读。结合第一点对政治社会的分类,可知复合型国家的最突出特征是出现规模巨大或很大的非经常性公产;而实践法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正是合理解释复合型国家规模巨大或很大的非经常性公产与权利、权力、法权的关系。

童教授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点,分析了当代我国公共财产的权力生成与权利伴生问题,其中主要以国有独资企业资产为例讨论了国有非经常性财产与“两权”的关系。

最后,童教授总结了必赢线路检测3003实践法学系列讲座第三讲“公共财产在当代的法权生成机理”,主要结论有:2021年,我国广义政府部门资产净值约人民币1726.050千亿元,加上当年同级财政支出362.508千亿元,我国综合公共财产总量约为2088.558千亿元。按“公产→权力”转化关系原理,在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下,其中82.6%表现为权力储备,17.4%大比例地转化为现实的权力。广义政府决算支出362.508千亿元通过三条管道向现实的权力转化:其中67.77%为一般公共决算支出,基本上转化成权力,极少量通过向个人的转移支付生成为权利;31.28%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生成权力,但经个人分享伴生权利的比例高于一般公共决算支出;0.07%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权力生成和权利伴生的比例近似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在学术交流环节,孙平老师首先将童教授之演讲总结为既宏大又具体,让参与讲座的各位同学对公共财产与法权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后邀请了广州大学刘志强教授做评述。

刘志强教授在表达对童教授的感谢后,分别在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困惑,其中包括从经验角度解读能否保证论证之普遍性、仅采用公共财产角度会否忽视人格属性等问题。而后童教授亦就此再次做总结与回应,为与会者们提供了一场激烈且精彩的学术碰撞,使同学们收获良多。

在疫情的背景下,线上学术讲座为老师与同学们提供了研讨交流的新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同学们的学理知识,还使得同学们在抗疫之余也得以舒缓压力、充实精神世界。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